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室內和熱點場景的移動業務量爆炸式增長,網絡運營商亟需在室內環境下提供低成本、高速率的數據業務,建網模式由“功率覆蓋”逐漸轉化為“容量覆蓋”。這意味著,運營商的關注重點已經由廣覆蓋轉向深覆蓋。
但是,當前網絡建設面臨著頻譜缺失與站址緊張兩大難題,業內專家預測,到2020年,新頻譜缺口將超過880MHz。而在LTE可用頻段中,3.5GHz以上高頻譜資源卻很豐富。
有業內人士稱,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產業鏈看重的正是3.5GHz等高頻段上應用LTE-Hi技術的以下幾大優勢:
超高速率:LTE-Hi可充分利用高頻段、中短覆蓋距離、大帶寬、低移動性、富散射環境等部署特點,改進無線技術的傳輸性能,支持更好的干擾管理,降低系統設計開銷,實現不低於802.11ac/ad的系統峰值速率和頻譜效率,如3Gbit/s。
超低成本:LTE-Hi接入設備的體積和功耗應當接近WiFi,具有較低的制造成本、較小的體積﹔由於未來LTE-Hi節點數量眾多,而普通家庭用戶並不具備維護設備的能力,LTE-Hi節點需要進一步簡化安裝和配置過程,降低運營和維護的復雜度與成本。
可管可控:LTE-Hi支持網管特性的增強以及在任何回傳條件下對網絡設備的可管可控﹔支持針對終端行為和終端業務的可管可控。
后向兼容:LTE-Hi設計上盡量維持現有LTE/SAE設計,使現有版本LTE終端能夠接入新系統。
網絡組網:在運營商部署和用戶部署的兩種場景下,LTE-Hi均需要接入核心網,並能夠實現獨立組網、數據連接、移動性管理以及干擾協調等功能。
記者了解到,基於動態TDD特性,LTE-Hi可根據數據業務量的大小動態調整小區子幀結構配置,提升TDD頻譜的資源利用率和系統整體效率,實現基站節能。此外,LTE-Hi還可結合密集場景的需求,通過空口同步以及同/異頻切換等特性,保証通信網絡的高效運營。其中,LTE-Hi多跳空口同步可提高網絡部署的可靠性和靈活度,同/異頻切換等特性又可滿足LTE-Hi在目標小區內的順暢切換,使業務保持連續,降低網絡干擾。
“LTE-Hi是在可運營、可維護的場景下定義的”,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准所所長王志勤也對LTE-Hi技術表示了認可。她表示,LTE-Hi技術對於熱點覆蓋進行了優化:一方面進一步提升了頻率的效率,優化系統的設計,減少了開銷,採用了動態TDD技術﹔另一方面提升了運營效率,考慮到了小區日漸密集的情況以及聯合運營的需求。得益於技術上的優越性,以LTE-Hi為主體的密集場景覆蓋將可能成為4.5G時代的特征。
目前,國內運營商正在爭取更多的3.5GHz以上的頻譜資源,國內幾家廠家也在配合中國移動進行3.5GHz試點內場測試。上個月,業內某廠商還進行了業界首個LTE-Hi無線小基站樣機的綜合業務演示,包括動態TDD、同/異頻切換、單/雙載波峰速及空口同步等。
據悉,今年第二季度,國內廠家還會配合中國移動進行50個包括LTE-Hi基站在內的新型小基站產品的外場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