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正文

邊合作邊猜疑 電信與OTT的牽手不容易

張月紅

2015年03月18日08:14  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邊合作邊猜疑 電信與OTT的牽手不容易

  讓原本有競爭關系的兩撥人,冰釋前嫌,坐下來合作,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電信運營商和OTT企業之間,雙方相互依存,OTT企業需要運營商來提供全球性的高速互聯網接入,運營商需要OTT提供音視頻、社交等在線服務,雙方雖然放下了之前的劍拔弩張,開始牽手合作,但也免不了互相猜疑,掂量合作會讓自己在價值鏈中佔據什麼位置。

  合作關系轉向不安

  現在,智能手機日益成為人們管理日常生活的主要工具,根據咨詢公司Gartner的數據,現在傳統筆記本電腦在全球的銷售額都是停滯不前的,而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今年預計將突破20億部。電信運營商的網絡速率在提升,特別是在美國、歐洲和部分亞洲區域,已經能夠支持消費者順暢使用多種應用,像網上銀行、移動商務和互聯網通信等等,這些應用原來隻能在桌面或筆記本電腦上使用。

  GSM協會會長及董事會成員Anne Bouverot女士稱:“手機已經成為互聯網的心臟。” 這一轉變直接導致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的合作關系轉向不安。

  因為,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都想爭奪他們在這個重要入口上的地位。安永的一名電信分析師Adrian Baschnonga稱:“這裡面有很大的壓力,沒人想被蓋過去,每個人都在質疑他們在行業中的角色。”

  運營商不甘隻做管道

  對很多運營商來說,每年投資數十億美元升級完善網絡,以滿足消費者想要在手機上玩游戲、看視頻的需求,當然想提升自己在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上的權重,而不是隻提供網絡基礎設施,看著互聯網企業在那裡玩得風生水起。

  運營商擔心自己變成啞管道,每年的投資壓力增大,但收入漲幅很小,隻能看著做應用的、玩游戲的服務提供商借著自己的網絡資源迅速增長。事實上,這種擔心在很多地方都變成現實了,比如說歐洲,大部分移動運營商的收入多年來趨於平穩,但投資壓力巨增。

  但互聯網巨頭對運營商也不放心,他們擔心運營商會基於競爭,區別對待應用,可能會採用封阻、限速、或者付費優先等方式讓自己獲得競爭優勢。

  OTT的美國勝仗

  所以運營商和OTT的較量一直是暗潮涌動,上周,美國監管部門FCC出台了非常嚴厲的網絡中立,將寬帶當作公用事業予以監管,以確保所有互聯網流量都能得到平等對待。

  此舉可以看成是OTT的一次勝利。

  一些業內人士對此現象也感到很無奈,美國的科技巨頭像谷歌和亞馬遜在監管方面明顯佔據上風,他們還利用復雜的稅收結構,降低了他們的全球稅收壓力,也不用面臨運營商那樣的嚴厲監管。

  法國Orange代理CEO Pierre Louette在去年的一次行業會議稱:“運營商在歐洲總是繳納很多稅,我們不能一直被過度監管,而互聯網則不受監管。”

  科技巨頭搶下多處立足點

  幾家主要的科技巨頭已經在一些本是運營商佔主導地位的領域取得了立足點。

  比如說谷歌,已經在美國幾個城市推出光纖網絡,提供電視、互聯網業務,速率有時高達1Gbps,比大部分的網絡連接快了100倍。谷歌現在還在一些新興市場推行其他試點項目,比如說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就部署了互聯網基礎設施。

  Facebook收購了WhatsApp以后,也開始了與傳統電信運營商的競爭,通過Facebook Messenger向成百上千萬用戶提供消息服務,運營商原本的短消息業務利潤挺豐厚的,現在已經被免費的互聯網即時通信消息取代了。

  咨詢公司Ovum的一名電信分析師Steven Hartley說:“運營商其實隻能怪自己,他們一直不去適應移動行業的變化,所以別人打過來也不能抱怨。”

  通過創新孵化項目追趕

  為了避免進一步的落后,很多運營商也在學著適應變化。

  比如西班牙電信(Telefónica)、德國電信都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創新孵化部門,直接投資一些初創公司,期望短期內與競爭對手較量。

  德國電信在柏林、特拉維夫和波蘭克拉科夫都成立了創新孵化項目,負責人Peter Borchers稱這些投資可以幫助德國電信始終走在創新技術的前沿。

  “投資方向必須與德國電信的戰略方向相符,幫助我們掌握未來的創新。”

  合作看起來雙方受益

  不過分析師指出,大部分的運營商都沒有引領科技創新的歷史。出於這一點,很多運營商放棄自己開發在線服務,選擇與現有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合作,將OTT提供的音樂、電影與通話業務打包出售,用戶按需點播,按使用付費,運營商與OTT企業將收入分成。

  法國在線音樂網站Deezer已經和超過30家運營商達成了合作,為600多萬用戶提供音樂服務,其業務發展部負責人Clément Cézard稱:“運營商跟我們合作,會看到用戶的移動數據使用量明顯增長。”

  目前來看,是一樁雙方互利的交易,OTT借此獲得更多用戶,用戶因OTT應用消耗更多的流量。但不利的一面是,運營商每年都要投入大筆資金升級網絡,以確保服務質量,投資回報率變得讓人越來越焦慮。

  雙方的互相滲透

  現在,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將受大眾歡迎的互聯網應用加入了現有的通信業務套餐,但運營商自己也推出了各種應用,比如西班牙電信早早推出了出免費電話、短信應用﹔中國移動即將商用的RCS業務,號稱是電信版的微信業務﹔中國電信一邊和騰訊合作,一邊推廣自己的易信……

  當然互聯網巨頭也早就染指互聯網連接業務了,谷歌的熱氣球連網計劃“Project Loon”和太陽能無人機項目Project Titan已經在多個城市啟動運營,開始小規模提供寬帶服務了﹔Facebook打算將其聯網項目Internet.org拓展至全球100個國家,Internet.org旨在將全球10%尚未上網的用戶連接起來。

(責編:張歌、趙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