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OpenSignal日前公布了一組有關全球LTE網絡相對性能的有趣統計信息——該公司收集了各國的LTE網絡速度信息並對其加以分析。
這個樣本的規模龐大:OpenSignal表示,它的數據來源於1100萬個使用LTE服務計劃超過三個月(2014年10月至至2014年1月)的用戶。
OpenSignal稱:“我們發現,並非所有的LTE網絡都是一個模樣,實際上,各國和各網絡之間的差異巨大。”(見上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西班牙的平均LTE速度是美國的3倍)可能與用戶加載有很大的關系——相比而言,美國是一個更為成熟的LTE市場,因此有更多的用戶爭奪可用的頻譜。再有就是蜂窩密度問題。從理論上來說,每個蜂窩用戶數量更少的網絡(因為蜂窩數量更多)將顯示更有利的速度指示。
因此,需要更為仔細地分析OpenSignal的在線圖表,以表明單個網絡的排名。
當然,速度並不意味著一切。因此OpenSignal也利用用戶在LTE上所花費的平均時間來評估網絡的原始速度,這為其他影響用戶個人寬帶“體驗質量”的指標提供了線索。
OpenSignal聲稱,用戶的“使用時間”(基於用戶體驗而不是地理位置)是其研究覆蓋率的專有指標。它表示:“在用戶花時間上網,特別是對LTE網絡而言,覆蓋是最重要的指標(因為它提供了一種不必要的服務(對突發事件而言),這與語音或基本的網絡連接不同)。我們的指標著眼於用戶訪問LTE網絡的時間比例,這能夠讓我更准確地觀察服務提供商正以何種方式為其現實世界的用戶提供服務。”
這或許也能說明用戶所享受的室內服務品質如何——“用時”少可能意味著用戶在家裡和辦公室的默認設置為WiFi,原因是室內無法獲得信號或者擔心超過其LTE數據額度。很顯然,我們正在分析有關LTE使用的“免費”數據——毫無疑問,OpenSignal還有更多未披露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