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正文

傳統創業園區需要借助“互聯網+”裂變

2015年03月25日15:48  來源:藍鯨TMT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傳統創業園區需要借助“互聯網+”裂變

  距離兩會正式閉幕已經有近10天的時間了,在這十天裡,關於最熱的話題莫過於“互聯網+”,互聯網+教育催生了“全通教育”這支妖股,股價一年漲超12倍;互聯網+汽車催生了阿裡巴巴與北汽、樂視與上汽的合作;互聯網+農業多次登上央視新聞聯播。互聯網大有希望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互聯網+將成為持續的熱點。

  按照常理來講,作為高新企業的承載主體,創業園區也會隨著互聯網+獲得更多的關注。而且,總理在兩會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勢必也將帶動更多的創業者以及形形色色的創業公司。這些創業者對創業園區的需求也是龐大的,創業園區應當是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但事實上,大部分創業園區的表現卻並不盡如人意。從百度指數來看,最近一個周,創業園區的搜索指數同比下降10%,移動端同比下降47%,在2月份竟然出現搜索指數為0的情況。而且創業園區已經半年多沒有出現在新聞頭條上,像是“蒸發”了一般。

  創業園區:創業載體 充滿商機

  創業園區在近兩年完全沒有了2012年、2013年的風光,影響力上不去,吸引不了創業者,園區更加被動,整體陷入了惡性循環,如果像這樣做下去,創業園區用不了多久就有可能真的“蒸發”。創業園區的意義需要被重新審視。

  首先,創業園區應當吸引大量企業集聚。創業園區的功能往往趨向於專業化、垂直化,往往是高新技術企業的聚集地。創業園區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發揮組織協同效應以及創新與學習效應。目前名聲在外的中關村創業園區便是產業集聚的代表,中關村創業園已經形成了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新一代移動通信等六大優勢產業集群。但目前的創業園區困境是,園區連招商都困難,更不用說高新技術企業,產業集聚效應根本發揮不出來。

  其次,創業園區可降低資本引入門檻。如果產業集聚效應能夠有效發揮,可以為民營資本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金融環境、技術支持環境,降低民營資本進入的門檻,創業園區往往是能夠發揮規模效應,吸引大量資本。就目前的創業園區來看,園區同樣宣傳出口,產業集聚效應非但沒有形成,園區在基礎設施服務也沒有特色之處,很難吸引民營資本。

  目前來看,中小城市創業園區陷入單打獨斗的方式,隻會讓園區越來越被動,吸引力越來越小,園區應當改變原來的思維,發揮出自己的潛力。

  創業園區:嘗試O2O模式 借互聯網裂變

  創業園區擺脫現狀,實際上也不是沒有思路,互聯網為創業園區提供了更有效渠道、更全面的信息,更開放的思路。創業園區應當依托互聯網,讓自身裂變。

  第一,互聯網為園區發聲,促進專業產業集聚。互聯網的優勢在於融合,互聯網時代下,企業對園區的需求往往不是單一的地域,創業園區也不再是單一的個體,而應當是聚合的整體。當形成一個開放、共生、合作、共贏的互聯平台,當不同的園區、不同的行業聚攏起來,規模效應也就顯現出來,吸引力也就發揮了出來,園區可以依靠平台為園區發聲。平台的存在,無論是招商還是區域經濟打造都能夠呈現規模效應,對企業選址、產業集散有天然的吸引力。憑借於此,園區對企業可以形成極大的吸引力,發揮專業產業的集聚效應。

  第二,互聯網整合線上線下,吸引資本注入。資本的引入需要輔助以配套的措施。互聯網O2O模式可以有效打通線上線下,在線上,依托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平台化、移動互聯”技術,可以為企業提供為各大園區提供 O2O 招商、社區服務、在線辦公、IBS管理、創客空間、服務超市等全方位園區運營服務,而且可以保証精准化,高效化。在線下,可以形成配套措施,為各大創企提供選址入孵、整合營銷策劃、項目投融資、資源對接、整合財稅、政企互動、商務培訓、產業聯盟、服務超市等一站式服務。線上線下打通,可以為資本提供優質的服務,吸引資本。

  第三,互聯網可以提供海量信息。高新技術企業與傳統行業有所不同,它需要了解最及時、最全面的信息,了解最新的商業模式,最新的資本流向以及技術前沿信息。而這些也是互聯網的優勢所在。通過互聯網,用戶可以知道上萬家各類企業和潛在的創業者。可以突破投融資機構與園區、企業之間信息不透明、溝通不及時、交流不頻繁的困境,為企業、園區、投融資方構筑了常態化的對接通道。

  全國范圍內來看,O’Park嘗試了這種園區O2O模式,這一試點顯示出了平台的意義,O2O平台可以輕鬆組織起全國30家園區。這類平台可以在線解決園區招商的難題,釋放園區的運營能力和服務能力;突破投融資機構與園區、企業之間信息不透明、溝通不及時、交流不頻繁的困境;提高服務質量,塑造良好的創業氛圍。

  寫在最后

  創業園區在興起的時候曾經引發了不錯的反響,但是,互聯網潮流下,現有的園區模式需要革新,採用O2O模式,吸引資本,吸引創業者,形成規模和集聚效應。

(責編:張歌、趙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