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正文

國產手機怪圈:隻求份額不求口碑

2015年03月31日07:16  來源:燕趙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國產手機怪圈:隻求份額不求口碑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本土手機品牌將瓜分國內市場。(資料圖片)

  最近幾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一直在喧囂,飢餓營銷、眼球營銷、雙重定價、互聯網搶購,人們已經有些審美疲勞了。而令中國廠商尷尬的是,雖然各種營銷甚囂塵上,但是最后在中國獲得最多利潤的還是蘋果的iPhone,iPhone的營銷當然也不錯,但是iPhone並不是僅僅靠營銷,最近爆出來的專利就是明証。

  從攝像頭專利說起

  上周二,美國商標專利局(USPTO)披露了蘋果的一項“三色分光攝像頭模塊”專利。該專利的編號為8988564,描述為“帶分光器的數碼攝像頭”。

  簡單說,就是採用了傳統3CCD攝像機的紅藍綠三色分光模式,把入射光線按照頻譜分開,這就無需對色彩通道進行處理或採用拜爾排列猜顏色,從而增強解析度和色彩表現。3CCD的方案需要3片CCD,體積比較大,難以用在手機上。蘋果小宇宙爆發,在傳感器上採用了立方體式的布局。通過為每個介面涂覆光學涂層的方式,入射光的特定波長可以被發射到一個相鄰的四面體上。就可以解析出紅、綠、藍三種波長,並將之送到上述“立方體傳感器”上。

  這樣,立方體的三個面分別接收不同的顏色,整個立方體可以做到很小,塞進手機。而在效果上,這種設計一是解決了顏色問題,二是把CMOS面積擴大了三倍增強了畫質和弱光表現,設想非常天才。

  蘋果只是一家手機廠商,不做攝像機,不做數碼相機,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解決方案上,蘋果甚至要超過一些數碼相機和攝像機廠商,這說明了蘋果對技術研發的重視。蘋果的成功並非簡單的靠營銷,營銷背后的研發和創新才是持久的動力。

  研發制造差異化

  大約從2013年開始,智能手機的高端機就在同質化,大家都用高通的最新CPU,都用索尼的攝像頭,都用JDI的屏幕,不同牌子的手機拆開來幾乎沒有太大差別,大家都做集成商,能拼的就只是廣告和價格了。

  而蘋果有自己的操作系統iOS,自己研發了超越競爭對手一個時代的CPU,牢牢掌握技術的優勢,隨之而來就是高溢價。

  蘋果可以賺業內大部分利潤,除了營銷,很重要的一點是iPhone在技術和體驗上的領先。

  而國內廠商同樣有做得比較好的,vivo在2012年勇敢地把專業聲卡的DAC用到手機上,制造出來HIFI手機的概念,同樣的MTK芯片手機,vivo可以賣2500元,而競爭對手隻能賣1000元,這個壁壘直到2014年才被打破,這幾年vivo賺了超額利潤。

  同樣,華為自己研發處理器,研發基帶,到了2014年開花結果,在國內其他廠商看高通、MTK臉色的時候,華為可以不受限制的推出各種芯片,Mate7大獲成功,這也是研發的力量。隻有研發,才能在同質化的時代做出特點,做出差異,而隻有體驗的優勢和差異化才能帶來品牌的溢價。營銷紅一時,創新紅一世。

  切莫舍本求末

  工信部下屬中國電子報社上月發布了《中國好手機年度報告暨2015年流行趨勢》。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累計出貨量達到4.52億部,其中國內品牌手機出貨量佔手機總出貨量、國內品牌在4GTD-LTE手機中的佔比均接近八成。

  銷售渠道方面,線下渠道依然是中國手機市場的主要渠道。整體來看,國產手機銷量佔整體手機市場比例穩固在七成以上,其中不乏售價在2000元人民幣以上的中高端手機。報告指出,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的品牌競爭發生了轉折性變化,國產手機市場佔比穩固提升,國際品牌則增長乏力。

  國產手機通過打造明星機型不斷提升贏利能力和品牌價值,手機營銷主戰場從線下向線上轉移,互聯網子品牌或新品牌頻出,“跨界”之勢明顯。最近幾年,在小米營銷成功的影響下,各個廠商都把重點放到了營銷上,廣告、水軍、發布會,一擲千金。而最終的產品就是簡單的集成,沒有創新。

  當3000元的手機與1000元的手機擋住logo用不出差別的時候,誰還會去買3000元的手機?

  這幾年HTC持續下滑的原因就在於此,而有一個不太好的勢頭是,中國國內廠商也有這個趨勢。肯用心做產品,肯追尋上游廠商在核心技術上突破的廠商幾乎沒有,大家都熱衷於做一個差不多的產品,然后砸錢營銷。沒有精品就沒有利潤,所以這幾年中國廠商雖然份額不錯,但是利潤可憐。小米在印度遇到愛立信的專利訴訟就要做好賠本的准備,這說明中國一些手機廠商的產品溢價能力太低,而溢價低的背后是技術含量低。

  重營銷輕研發可以有短期的份額,但是不會有口碑和長期的利潤,中國手機廠商不應舍本求末。

  延伸閱讀

  中國或將主導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發展

  2015年1月初,《華爾街日報》對中國科技公司2015年的發展進行了預測,並且列出了中國科技市場2015年的四大看點。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能否主宰世界成為四大看點之一。

  中國本土手機品牌將瓜分國內市場。IDC發布的2015年科技行業預測報告稱,2015年中國國內智能手機銷量將達到5億台,這個數字是美國市場銷量的三倍,約佔到全球智能手機銷售量的三分之一。華為、聯想、小米、中興、酷派等本土廠商將瓜分中國市場85%的銷售量。據預測,2013-2017年,中國佔全球總出貨量的比例將始終保持在30%以上。同時,新興國家智能手機市場將快速增長、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2013-2017年間,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將累計增長50%以上。

  國內移動網民尚未飽和,智能手機市場空間依然很大,移動網絡應用環境的改善打開了中國巨大的智能移動終端市場,北美移動市場逐漸飽和,中國將會成為未來智能手機競爭的主戰場,國產智能手機的實力強勁,將會主導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發展趨勢。

  近期三星增長將放緩、利潤下降。曾經蘋果iphone改變世界,顛覆智能手機概念,定義智能手機行業標准,如今,在大屏化時代,iphone被世界改變,蘋果的技術和工藝雖然依舊強大,但其創新能力已經開始放緩。高端智能機市場將是蘋果、三星、華為“三分天下”。

  外行做手機如何殺出重圍

  丁秀洪,大可樂手機創始人,雲辰科技創始人、CEO。丁秀洪在網易歷任財經中心總監、華南銷售中心總經理、亞運營銷總經理、網易副總編等職務,加入網易前,曾任《21世紀經濟報道》資深財經記者、IT版塊主任等職。

  “盡管是手機業新軍,但雲辰科技的互聯網手機方向和有誠意的招聘條件,在網上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我們也是首家被摩托羅拉官方邀請參與被裁員工再就業的創業公司。”丁秀洪強調,雲辰科技還派出招聘團隊參與了摩托羅拉在北京舉辦的招聘會。

  在國內,做手機仿佛沒有門檻。山寨智能機的發展便是印証,想想中關村的山寨機和廣東的代工廠,隻要沒有過於高端、核心的技術要求和過高的用戶體驗要求,生產手機對他們而言並非難事,而所謂的那些明星手機、專門用途手機,自然也不在話下。2012年,360、盛大等互聯網公司相繼殺入手機領域,在市場上基本是曇花一現,而大可樂得以存活。手機行業有句話:沒有一個手機公司是虧錢死的,死掉的公司基本都是被庫存壓死的。我認為硬件創業最大的坑是供應鏈和庫存管理,寧願少賣10%是永遠的天條。

(責編:張歌、趙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