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笔账
至少从资费本身看是有下降的
以1GB流量来算,在资费调整前,如果你每月需使用1GB的手机上网流量,平均花费是五六十元,具体是:移动用户花费50元购买1GB流量包;联通用户花费60元购买一个500M基本流量包和一个500MB叠加流量包;而电信用户花费60元。
但在新的资费政策执行后,还是以1GB为单位来算,移动用户同样是花50元,在享受原本1GB全时段流量的基础上,还额外获得了1GB夜间专用流量。
而联通用户在优惠期内,只需10元就能包1.5GB省内流量包,并跨月不清零,半年有效;电信用户则可购买49元包2GB“省内流量”套餐。
此外,记者还发现,各大运营商还纷纷推出“流量可转赠”、“月底不清零”,针对夜间及假日的时段流量包,看视频专用的定向流量包等。
记者对比发现,三大运营商的降价方案其实差不多,都是在固网宽带上以免费提速的方式,降低单位带宽的价格;在4G手机流量上推出优惠包、开通闲时流量等。
消费者吐槽
运营商没有诚意
夜间流量是这次“提速降费”举措中被吐槽最多的举措之一。
事实上,中国移动近几年一直都有闲时流量的优惠,只是之前是叫“闲时流量”套餐,“这说明我们一直有在降价啊。”中国移动的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中国电信同样在夜间流量上给出优惠,推出每月20元3GB的闲时流量包和流量加装包“买一送一”活动,对购买每月50元含1GB、每月70元含2GB等流量加装包用户,送出1GB闲时流量。
还有不少网友反映,5月15日推出的降费举措中,绝大多数和自己没关系,因为三大运营商的不少优惠方案面向的是高端客户或其他特定人群。例如中国移动推出的话音短信不限量套餐,就是面向其四星、五星客户开展的,分别为338元(含3GB流量)、418元(含6GB流量)、518元(含11GB流量)三档套餐。
“这一轮调价,运营商更注重的是针对用户差异化需求的促销。”通信行业专家付亮评价说。例如,中移动推出10元1GB的流量套餐,主要是针对夜间消费、节假日消费,其降幅达50%的50元2GB全国流量,仅适用于4G流量卡;宽带方面,电信宣布将百兆宽带费用下调30%以上,从3000元左右下降到2000元以内,然而其百兆宽带普及程度目前仍较有限。联通普遍降低了20M、50M和100M宽带费用,不过北京联通有50M以上需求的用户数量其实并不多。
声音
流量不清零是最实在让利
到底如何降价,才能让消费者满意呢?为此,上周我们的官方微信“大河3C俱乐部”做了一个调查。
一共有1432人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70.83%的被调查者,每月的流量都不够用,会超出限额。同时,67.3%的被调查者表示,最期待的是“流量不清0”。
消费者对运营商的现有资费并非完全不满,29.6%的被调查者认为,调价后的资费稍微合理。
为什么此次运营商的集体降价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一个数据显示,64.7%的被调查者并未使用4G网络和12M以上的宽带,因此运营商针对4G用户和高速宽带用户的降价措施大家无法享受,自然不会满意。
难度
并非竞争多就能降价
面对这一轮降价的不满意,很多人提出,增加竞争主体或许能让价格真的降下来,这样的建议看上去有道理,但却忽视了电信行业的特殊性。
以宽带为例,除了三大运营商外,市场还有许多家企业提供宽带接入服务,但结果是,这些没有自建宽带骨干网的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反而是性价比更差的“伪宽带”。
而在移动网络上,虚拟运营商从去年放号到现在,很多没能开展业务,其专属的“170”号段在某些地方甚至成了只有群发短信或电话诈骗专用的号码。
那么,有没有可能将三大运营商的基础网络这一块全部分离出来,组成独立基础网络公司,专门从事基础网业务,在保持微利的前提下对外批发带宽、语音、流量,形成充分竞争呢?
“这样做理论上可行,但小区宽带进线的难度,手机基站施工的问题,都是很难解决的。”某运营商的工作人员说,在河南,一个不大的小区,宽带进线就要给物业至少10万的入场费,这样的成本,最后都要算在资费里。
另外,由于担心辐射问题,手机基站的建设更是难上加难,“把网络交给专业的基础网络公司,最后的结果就会和很多国家一样,那些很难收回投资成本的偏远地区没有手机基站,甚至连村村通都做不到。”运营商的工作人员表示,中国的运营商和海外以民营资本为主的运营商不一样,它们还要承担较重的公共基础建设的任务,在很多没有回报的偏远乡村也要进行大量的网络建设和维护投入,每年还要完成国资委的利润目标,再加上机制限制,互联网增值收入的创新能力仍旧有限,所以在降低资费方面很难做到和BAT等互联网巨头那样“不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