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

微信转发集赞多陷阱  事后监管需前置

唐刚
2018年03月16日08:28 | 来源:通信信息报
小字号
原标题:微信转发集赞多陷阱 事后监管需前置

  朋友圈中经常会出现免费送东西的信息刷屏,免费送的名号也常常令许多人心动。3·15前夕,各地消协发布提醒,朋友圈里的各种“免费送”,当心“馅饼”变陷阱。

  “馅饼”往往变陷阱

  “15万斤冰糖橙卖不出去,28.88元10斤,果农只为收回成本!恳求帮我们转发出去!”近日,多位消费者在“轻松筹”平台上看到此消息,通过该链接购买了水果,但付款后对方一直未发货。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市场监管局查处后发现,实施骗局的“同城爱心帮”微信公众号竟是从别人手里买来的。

  “告诉我转发集赞后可以29.9元购买电饭锅,结果领取时又要买手机卡,又要办理套餐,真是套路深啊!”近日,昆明消费者唐先生一番折腾后才发觉掉“坑”里了,认为商家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愤而向消协部门投诉。

  “只需添加微信并转发,就可免费领取大牌口红、香水。”安徽亳州市民宋云虽将信将疑,还是支付了19.8元快递费,但当她收到快递时才发现,不过就是一个拇指大小的香水试用装,最多只能用几次,淘宝上买只需几元钱。

  近日,《中国消费者报》《亳州晚报》等报道了以上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类似集“赞”送福利、爱心筹款、拼团购物等消息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投诉也不断上升。各地消协提醒,一些看似优惠或献爱心的活动,有可能会盗走你的信息或钱财,一定要警惕。

  微信朋友圈八大骗局

  现在,微信朋友圈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复杂,稍不留神就可能踩到坑!近期,各地消协总结并曝光了朋友圈的八大骗局。

  性格测试:这些APP需要填写姓名和出生日期。在你使用后,你的微信号等信息就会被系统获取。类似的还有免费设计签名、测另一半长相、有多少人暗恋你、测测你的名字值多少钱等等。

  投票获奖:这类投票往往要求先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绑定手机,并提供家庭真实信息。一旦骗子掌握到用户重要信息,就会编造车祸、重病等圈套行骗。

  集赞换奖品:很多集赞活动都打着免费旗号,兑现时仍有各类消费,兑现难度大,不少是空头支票,还可能泄露信息或买到假货。

  筹款治病:的确有一些人因为有困难,通过微信众筹求助。但陷阱也不少,有些人专门编辑这种网站,胡乱填写病历以及家庭状况,通过人们的爱心来骗取钱财。

  拼团买水果:这种拼单主要是商家为增加APP下载量和收集消费者信息,若被不法分子掌握手机号、银行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银行卡内的资金可能会被套取。

  帮忙砍价:这类砍价链接都要求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甚至身份证号码。可能成为不法分子作案手段。

  转发免费送:据调查,免费送的所谓“品牌商品”,一般都是从购物网站上批发,成本价极低。

  转发领流量:其实是广告公司想筛选哪些手机号是有效的。以前都是一个个试,现在直接做个网页等着人分享,然后就可以发广告信息或者打推销电话了。

  治理需常态化、长效化

  微信集赞的奖品没兑现怎么办?江苏省工商表示,消费者要谨慎参与微信集赞、积分兑换等优惠活动,一方面要注意阅读活动细则,尽量全面了解活动的相关要求,同时要保留好活动截图等相关证据,以便及时维权。

  微信正慢慢从一个纯粹的社交平台转变为社交与电商相结合的公众平台。微信官员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微信(包括WeChat)在全球月活跃用户数首次突破10亿。

  “微信”这个巨大流量池,不但商家盯上了,不法分子也盯上了。他们也在与时俱进,企图通过微信渠道,来达到他们的目的,非法获利。所以,在微信应用迅猛发展的同时,由微信引发的案件也逐年增多。

  对朋友圈的恶意集赞,营销红包,诱导分享及收集用户隐私行为等乱象,微信团队曾多次加以治理。并表示,对这些违法行为绝不容忍,并积极配合警方对相关违法行为展开严厉打击。

  专家表示,微信更应该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监管机制,完善事前、事中的监管,及时打击,而不只是“秋后算账”。监管部门也要督促平台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责任,加强监管。

(责编:赵超、杨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