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昨日分別發布公告,宣布TD-LTE/LTE FDD混合組網試驗城市分別增加15個,累計達56個。
雖然隻有區區56個城市,但卻已經是第四次“擴容”了。今年6月27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發放了混合組網試商用許可,兩家分別獲許在16個城市展開試點。隨后在8月28日,工信部擴大了兩家運營商的試驗范圍,各增加至40個城市。11月17日,為配合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召開,工信部再次為兩家運營商增加了一個試驗城市浙江嘉興。
一輪一輪的擴容,工信部卻始終沒有明確透露發放FDD-LTE牌照的時間表。此前曾有傳聞稱,發牌時間在12月中旬。但在“擠牙膏”式的擴容背后,牌照依然是遙不可及。
筆者認為,作為政府主管部門,工信部應該盡快發放全國性的FDD牌照,至少要達到200個城市以上。這至少會有三個顯而易見的好處:重塑市場均衡,賦予聯通和電信4G時代的競爭力﹔助推TD-LTE國際化,加快LTE融合發展﹔加快寬帶中國與信息消費戰略落地,增強ICT產業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力。
重塑市場均衡
對於政府監管者而言,塑造一個均衡的電信運營市場格局,一直是很重要的使命。
在3G時代,出於各方面的原因考慮,工信部給中國移動發放了TD-SCDMA牌照,這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相對均衡的市場格局,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局面有所改善。而另外兩家在用戶規模和盈利能力方面,都得到了些許提升,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
但TD-LTE的出現,又改變了這個局面。工信部給了中國移動至少一年的時間窗口,希望能夠把TD-LTE產業鏈催熟,但似乎低估了中國移動的產業號召力。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中國移動不但完成了政治任務,還超額完成了市場任務,預計年底將發展7000萬用戶。
與網絡規模和用戶數量同步增長的是,TD-LTE產業鏈完全成熟了,終端的價格已經下降到了300元的水平,市場的天平又開始偏向中國移動了。從現在三大運營商交出的答卷來看,中國移動無論是新增用戶,4G用戶增量,還是4G用戶的ARPU值又開始走到了三大運營商之首,而且這個領先優勢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越發明顯。
如果在此時發放全國性的FDD牌照,無疑將會增強電信聯通的市場競爭力,讓他們可以適當的享受到FDD產業鏈的時間和規模紅利。其實,電信和聯通在全國各地已經建設了規模很大的FDD網絡,只是受制於監管,網絡被閑置,這同樣是一種浪費。
促進TD-LTE健康發展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給電信和聯通發放全國性的FDD牌照,會傷害到TD-LTE產業鏈﹔但在筆者看來,不但不會損害TD-LTE,反而還會促進TD-LTE產業發展,加快國際化進程。
對於任何一個運營商而言,最寶貴的資產莫過於手中的頻譜,很多運營商既有FDD頻段也有TDD頻段,融合組網是未來的必然選擇。從長遠來看,TD-LTE與LTE FDD是否能夠形成“和諧互補,長期共贏”的融合組網策略,對TD-LTE的長期國際化發展前景將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剛好是如此,它們分別是cdma2000和WCDMA產業陣營中的佼佼者。國際大型運營商將TD-LTE定位於熱點覆蓋,而不建設全覆蓋的網絡,使TD-LTE網絡規模明顯小於FDD,因而用戶數量和產業規模也相應較小,不利於TD-LTE在國際上長期健康發展。
如果電信和聯通通過各自的努力,証明了TD-LTE/FDD融合組網的技術優勢,將會給業界樹立很好的榜樣﹔中國移動雖然強勢,但其3G制式是TD-SCDMA,給同行的借鑒意義非常有限。
政府不但要給電信和聯通發FDD牌照,另外還要督促他們加快融合組網的進度,不僅要實現TD-LTE/FDD獨立調度,還要盡快實現TD-LTE/FDD負載均衡、載波聚合和聯合傳輸。
TD-LTE/FDD融合組網技術需要分階段逐步實現,現在來看,也就是實現了獨立調度,負載均衡還需要進一步成熟,載波聚合和聯合傳輸技術尚未在3GPP完成標准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及時給電信和聯通鬆綁,以中國龐大的市場和網絡規模,將會對這些技術進行充分的驗証和商用化,這也是在給全球運營商樹立榜樣和信心。
助推寬帶中國與信息消費戰略落地
在今年的雙11,有個數字非常明顯,那就是來自於移動端的採購量超過了固定互聯網﹔無獨有偶,在今年第三季度百度發布的數據來看,來自移動端的搜索量也超過了PC互聯網。
可以說,我們已經完全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而終端和網絡是移動互聯網的兩大基石,終端遵從的是摩爾定律,已經非常成熟﹔但網絡卻受制於一些政策原因,不能同步發展。
如果在此時發放全國性的FDD牌照,將會極大增強電信和聯通的網絡承載能力,再結合他們自身強大的固網、骨干網和數據中心資源,將會給用戶提供更多、更有差異性的服務。因為LTE網絡能力的提升與3G相比是革命性的的,有很多LTEonly的業務,在LTE網絡能力缺失的情況下,這些服務是難以實現的。
在去年,寬帶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工信部每年也以專項行動的方式來進行推進,但寬帶中國不僅僅是停留在紙面上的那些數字,更重要的是如何將網絡的能力轉換為產業發展的助推力。在互聯網化的大潮下,讓互聯網這種更高效率的組織方式從消費和娛樂,轉向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真正的實現兩化融合。
信息消費國家戰略也同樣如此。在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型信息消費增長勢頭非常迅猛,移動數據收入和流量分別增長了46.4%和52.1%,特別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正在從音樂、游戲這些娛樂類的業務轉向金融、交通、醫療等重點領域。
今年是中國4G元年,作為拉動信息消費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國4G順利起步意義重大,而FDD LTE全國性牌照缺失,顯然與4G啟動初衷並不完全一致。
最后,筆者再次呼吁,應該盡快給聯通、電信發放全國性的FDD牌照,督促他們在全國范圍內開展TD-LTE/FDD融合組網實驗。這不但有利於電信和聯通增強市場競爭力,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也有利於TD-LTE產業的全球化,在LTE融合組網中樹立新樣板﹔更是有利於寬帶中國和信息消費兩大國家戰略的落地。
中國電信業發展歷程已表明,隻靠扶持發展的技術很難走向全球,TD-LTE在國內都不能與FDD LTE正面競爭的話,全球崛起更是無從談起。讓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揮所長隻會在市場競爭層面刺激中移動更好地發展TD-LTE,而讓前兩者止步等待中移動,不僅不科學,而且是危險的。中國移動尚且不怕,作為監管部門,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