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發牌,喜大普奔。
普通消費者一方面期待著比3G更快的移動上網體驗,一方面又擔心資費太高消費不起。4G牌照發放后,中國移動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地陸續推出4G流量套餐。在上海,“流量套餐分5檔,分別為600M到5G不等,對應的資費從50元/月至最高180元/月”的消息一公布,便有細心的網友算起賬來:“按照中國移動公布的極限速度1秒下載100M,套餐中最低的600M檔6秒鐘就能用完。即使是5G套餐,最多就撐個1分鐘不到,萬一失手,6秒600M流量50元錢便瞬間蒸發,4G真心‘用不起’。”
上海某媒體以此為題的一篇報道,連續多日被各大媒體炒了個遍。網上更是熱鬧,主流媒體官方微博也發起了討論。《網友為4G資費算賬:50元套餐6秒用光》的標題著實嚇壞了不少消費者。“4G套餐就是套錢”、“土豪才用得起”、“壟斷行業坑你沒商量”等評論紛至沓來。
誠如廣告詞所說,“4G網絡使1秒鐘產生不同的體驗”。下載一部700M的影片僅需2分鐘,一首7M的高品質歌曲不到1秒,明顯快於3G的網速讓嘗鮮的用戶大呼過癮的同時也不禁嘀咕:這麼快的速度,流量hold不住怎麼辦?
用戶對“飛一般”速度帶來“非一般”流量的擔憂不無道理。靠簡單除法運算得出的“50元套餐6秒用完”的精打細算,正是這種擔憂的表現之一。這種對自身通信消費的擔憂,引起許多消費者的共鳴。但本身就站不住腳的吐槽,經過媒體有偏差的傳播,卻演變成一場對運營商資費的討伐。
“6秒花完50元”最大的漏洞在於,將數據流量單位M(Byte)和網絡流量單位比特(bit)畫上了等號。數據流量單位是字節,流量單位是比特,1字節約等於8比特。因此,即使按照理論峰值來計算,消耗600MB流量需要的時間也是48秒而非6秒。對此,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撰寫博客文章表示,100Mb每秒是TD-LTE理論上的極限速度,無線網絡受網絡質量和用戶聚集程度影響很大,每秒鐘的網絡速度,沒人時100M,有人時20M,人多時幾M,信號不好時可能更低。傳輸數據時,校驗位會佔用一部分傳輸流量,這也會降低實際內容的傳輸速度。
爭論裡,也有網友表述了相同觀點——極限速率是單個用戶獨享所有資源時才會發生,如果每個人都能達到,那就不叫是極限速率,而是平均速率了。因此,在實際使用4G網絡中,根據信號接收強度,一般速率約為20M~90M/秒,使用600M流量至少也得需要數分鐘的時間,6秒鐘花完50元的說法不靠譜。
在上海移動之前的4G測試期間,友好用戶月均流量高達5.59G,甚至超出了套餐5G流量的上限。因此, 除了“6秒花完50元”的憂慮外,4G流量套餐公布后,網友還不約而同地擔心套餐不夠用直接導致流量費攀升,4G手機買得起用不起。“這就好比把一輛勞斯萊斯轎車送給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但人家依然消費不起!”還有網友認為,要是用4G看視頻和看電影,一般人是玩不起的,流量應該有個封頂,消費到一定數額之后就不應該收費。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