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蘋果的大屏手機的目的是在高端市場卡位三星的優勢,同時蠶食Android市場的高端大屏智能機市場的份額。從亞洲市場的銷量來看,iPhone6 plus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圈用戶擴展軟件生態圈 開拓新的業務增長點
蘋果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將會轉移到軟件層面與用戶層面。要知道,之前一段時間,有關蘋果和銀聯的合作推進NFC支付的傳聞引發了業界諸多猜想,但Apple Pay在中國落地存在諸多困局,從蘋果本身來說,如果要將移動支付大規模在各個國家與地區,那麼蘋果必須要擁有在當地與運營商、銀聯與綁卡商戶的談判中擁有極大的市場話語權才能辦到,而這個話語權的基礎則在於,蘋果要擁有海量的用戶。雖然蘋果在全球市場佔據極大規模,但細分到各個國家市場,iPhone始終處於全球多數國家的高端手機窄眾市場。而在國內,蘋果的iPhone6/plus雖然大賣,相對於整個國內智能機手機市場大盤,只是佔比極小的一部分。如果蘋果在單一的市場未形成海量的用戶規模效應,必然影響到整個軟件產業鏈的布局有效性。
要知道蘋果的Apple Pay的布局雖說在於提升蘋果用戶粘性,但是其目的還在於掌控產業鏈話語權,蘋果想通過NFC支付,整合銀行、商戶、運營商、手機企業加入到自身的NFC陣營。另外我們還知道,基於軟件布局的需要,蘋果的iMessage連接人,蘋果的Homekit寄望“連接家庭”,Healthkit對應的是“連接健康”、CarPlay連接汽車,在蘋果軟件布局連接一切的背后,對應的是與谷歌的應用場景之爭,而場景之爭背后的基礎仍然是用戶。
所以,小米的戰略是在低端市場圈住廣泛用戶實現其軟硬一體化的布局,但蘋果要實現軟件布局連接一切的布局的基礎性條件也是海量用戶,這使得蘋果開始考慮蠶食掉中端市場的用戶來實現自身連接一切布局的願景。
因此,蘋果推出4寸屏之后,iPhone基本已經佔領小、中、大屏市場,目前業界有說法是,蘋果4寸屏是要填補iPhone5C的空位,4寸屏的定價雖然很難說,但定價不可能會高於4.7寸與5.5英寸。因此,4寸屏iPhone極有可能打的是中高端市場。因此我們看出,蘋果作為手機奢侈品的這種品牌調性雖然讓蘋果在高端窄眾市場把產業鏈從頭吃到尾,但很難去吃掉低端市場,因為低價iPhone必然造成蘋果高端品牌的損害。
但是差不多配置與品牌調性(僅在屏幕尺寸上有區分)的中高端價位蘋果手機卻並不會傷害其品牌溢價。而且4寸屏手機對於蘋果的意義還在於,通過一種聰明的調整屏幕尺寸的方式,蘋果開始將戰線下拉,將逐步蠶食中端手機市場﹔而小屏手機可獲取更多歐美地區的用戶,這樣一來,蘋果基於國情與文化的不同,大小屏手機的全方位分布可最大化的吃掉亞洲與歐美地區的用戶以及逐步蠶食Android中高端用戶,為下一步在海量用戶基礎上的軟件布局連接一切奠定基礎。
因此,筆者認為,重回4寸,並不意味著iPhone6 plus的失敗,也並非危機下的轉型,而是蘋果的戰略布局需要,重推4寸,從推動蘋果銷售與營收能力角度看也說的通,從前面分析可知,從歐美用戶的對於單手操控的習慣性偏好來看,iPhone未來4寸屏的成功幾乎沒有懸念。另外,小屏手機也適合蘋果針對歐美家庭的90后、00后等用戶的基於iPhone操控體驗的習慣培育。另外,從資本市場的預期角度來說,重回4寸,開啟了新的配件市場與相應的軟件應用布局,意味著蘋果又開拓了新的業務增長點或者營收點來滿足資本市場的胃口與預期,這種維持性創新也延緩了用戶對於蘋果的審美疲勞。不過蘋果推出任何一款iPhone手機背后,用戶都會對於該產品創新有著一定的心理預期,如果僅僅是基於屏幕尺寸改變,雖然這或可以再次提振蘋果銷量,但不能幫助蘋果重拾創新引領者的形象。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