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正文

養活一款APP要“燒”多少錢?【2】

2015年03月19日08:3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養活一款APP要“燒”多少錢?

  競爭寡頭化

  “移動端IM基本被巨頭控制,其他比較活躍的入口,如音樂、視頻等等,也基本變成寡頭之間的爭奪。”

  中國APP行業的發展大約始於2010年,隨后經歷了一輪爆發式增長。投中研究院認為,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PC互聯網出身的企業把其PC端業務平行地移植到了移動端﹔第二個階段,隨著智能手機用戶的增長,多數傳統行業也都開發了APP以順應潮流﹔第三個階段,較低的進入門檻使APP創業陷入瘋狂,同時O2O模式的興起使APP的移動屬性被發揮到極致。

  而目前,APP創業正處於第四階段:資本和巨頭加速入場,APP推廣成本提高,O2O模式燒錢現象嚴重,商業模式需要資本的支持,進入大浪淘沙時代。

  2014年APP行業出現投資並購大潮,即BAT在全面深入布局移動互聯網的圈地活動。

  據統計,在2014年中國APP領域VC/PE融資案例金額Top 20中,騰訊、阿裡巴巴投資的標的企業分別為四家。以垂直細分領域布局舉例,BAT在汽車交通上投資的公司分別為Uber、快的、滴滴﹔在教育上百度、騰訊分別投資了滬江網、跨考教育等。

  “有數據顯示,主流APP的市場格局早在2012年就初步形成。”王子威對新京報記者稱。

  他表示,傳統的互聯網企業最早進入,並利用其多年積累的入口和用戶優勢相對比較容易佔領市場。新進入者的門檻越來越高。移動端IM基本被巨頭控制。其他比較活躍的入口,如音樂、視頻、地圖、新聞、支付等等,也基本變成寡頭之間的爭奪。

  “剛起步公司很難找到好的切入點,大都在賣創意,抓住的痛點也都是長尾的。有一段時間有需求,過一段時間沒有了。用幾天就卸掉了。”王子威稱。

  “泡沫”下的輸家

  在O2O領域APP的競爭中,率先找到行業痛點的那個,往往不是最后的贏家。

  進入公眾視野的是被資本和巨頭相中的幸運兒,背后則有更多APP創業團隊倒在黎明前。

  “O2O的概念是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熱。前面大家根本不清楚怎麼玩,價值在什麼地方,隻知道機會多。”家政O2O平台雲家政CEO薛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裡面泡沫水分太大,有些根本不是用戶剛需,甚至是偽需求。

  “你聽過嗎?還有上門搓澡的APP!”薛帥告訴記者,這家公司現在已經有資本進入,但他本人對此並不看好。

  “很多根本沒有需求,都在炒概念,已經陸續被洗掉一批。”薛帥舉例稱,一家專注於做早餐配送的APP在不久前倒下,創始人發出長文總結教訓,物流體系、供應鏈有一大堆問題,“隻做早餐太窄了,這一塊完全可以被美團、餓了麼等提供早午晚三餐配送的平台整合掉。”

  在O2O領域APP的競爭中,率先找到行業痛點的那個,往往不是最后的贏家。

  2013年,打車軟件開山者搖搖招車在滴滴、快的雙方強大的補貼攻勢下悄然退出,被迫轉型﹔2014年,國內訂餐服務鼻祖飯統網陷入倒閉風波,這家公司曾是大眾點評的有力競爭對手﹔去年年底,美發O2O的代表公司時尚貓倒閉。

  上門美發O2O企業時尚貓於2013年7月創辦於北京,當年10月APP上線,據媒體報道,時尚貓在倒下之前已經迅速獲得了兩輪融資。運營數字一度高速增長。

  一位美業行業人士解釋稱,時尚貓做不下去的原因在於“燒錢”。“馬太效應在美業O2O行業體現得尤為明顯,規模和品牌不夠大的話,得不到足夠的融資和資源,也很難獲得資本青睞。”

  “美業O2O市場存量、美發師資源有限,除非具有絕對先發優勢,才能以較低的成本橫向拓展、獲取客戶和運營推廣。”該人士稱。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張歌、李洪濤)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