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行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性特征是发展的动力转换,即行业收入由新增用户驱动转变为业务变轨驱动。正如上文所述,长期以来,电信行业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行业用户的增长,随着移动普及率的提高,电信市场潜力逐渐被释放,新增用户的驱动力逐渐萎缩。另一方面,电信技术的发展和电信业务的升级一直是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特别是4G技术的普及,使用户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主要使用传统的语音和短彩信业务转变为主要使用流量业务,由主要使用低速率的流量业务转变为主要使用高速率的流量业务,这种由低价值业务向高价值业务的“轨道“变换推动了行业收入的增长。
从“业务变轨“的具体内容来看,电信企业的业务形态不仅包括话音、流量等传统电信业务,还包括面向政企、家庭和个人的数字化服务。这样的业务形态划分主要是依据Chetan Sharma公司提出的“第四波增长”(The 4th Wave)理论。该理论指出过去电信企业的收入增长先后由三种业务驱动,即话音、短信和数据流量。在大部分成熟市场中,话音和短信业务已经进入到衰退期,尽管数据流量业务增长迅速,但是难以带来的同等规模的利润增长,更难以长期持续。在此情况下,运营商需要在传统业务之外寻求新的增长点,即第四波增长,这类业务明显不同于话音、短信、数据流量等单一的业务形态,而是一系列新业务的组合,作为我国电信行业领头羊的中国移动借鉴了GSMA2020转型愿景,将这类业务称为 “数字化服务”。
电信行业发展的动力转换对电信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话音业务、流量业务和数字化服务使用的是不同的技术手段,面向不同的客户需求,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尽管目前来看,OTT即时通信而业务对运营商的话音业务形成了部分替代,但是难以消除话音业务的独特性和业务优势,因此这三类业务之间的互补性大于其竞争性,将在运营商内部长期共存。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由过去话音业务的单一运营,转变为话音业务、流量业务和数字化服务的多业务运营。一方面要求企业各类业务的运行流程要更加高效,企业要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产品创新和生产服务的快速迭代,不断提高业务的运营效率,持续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多条产品线或多类业务的长期共存,相关的协同任务更多,工作更复杂,要求企业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统筹布局,实现资源和能力的集中化、集约化和柔性化供给,促进多业务生产线对企业能力和资源共享,实现多业务发展的范围经济。二是对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电信企业可用的资源和能力比原来更加丰富,可用的战略和战术组合也更加多样,战略决策的机会成本更大,如何有效使用自身资源,发挥多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如何创新建立商业模式,有效组织联盟,发挥平台价值?都是电信企业在该阶段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对于电信企业来讲,从话音经营到流量经营,再到数字化服务,不仅意味着业务的两次跨越,还意味着管理能力的两次跨越,不仅需要有责任、有能力、有经验的管理者,更需要有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家。
4. 竞争泛化:由稳定环境转向不确定性竞争
竞争泛化是电信行业的第三个阶段性特征。在2G和3G的发展时期,电信企业竞争主要限制在行业内部,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竞争,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由于技术和业务的加速变革,企业不仅需要面对行业竞争,还要应对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破坏性创新,企业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拉里·唐斯(Larry Downes)和保罗·纽恩斯(Paul Nunes)将新技术对社会的颠覆过程称作是“大爆炸式创新”,即如今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凭借更好、更廉价的产品,一夜之间在市场上崛起,同时也意味着对相关行业彻底、而且往往是瞬间的重建,由于“大爆炸式创新”是“无章可循的战略”、“无法控制的增长”和“无可阻挡的发展”,因此,“你所面临的新竞争完全不受你的约束,而且根本不遵守原来的规则。大爆炸式创新甚至可能没想与你的产品进行竞争。创新者一门心思要寻找新市场,以最快的速度抓住最多顾客的注意力,而你可能仅仅是受到了附带的伤害。”
高不确定性的发展环境意味着企业要及时培养动态适应能力。对电信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决策模式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在电信行业发展的导入期和成长期,市场需求相对单一,企业面对的发展环境相对稳定,企业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有效的集中资源,扩大网络规模,控制服务质量,因此电信企业过去的决策模式主要是职能导向的和自上而下的(迈克尔.A.库斯玛诺将这种决策模式成为“推动式的管理”)。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