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鹏/文
1. 正确认识“新常态”
“新常态”(New Normal)最初是一个国际经济或国际金融领域的术语,指的是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投资萎缩、消费低迷,并且人们无奈的发现,即便是政策调整取得一定成效,经济状况也难以重返往日增长强劲、持续繁荣的“旧常态”。
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以来,“新常态”一词屡见报端,已经成为概括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新常态”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特指国民经济在速度、结构、模式和动力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特征。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电信行业身处于信息经济的前沿,技术变革快,产品周期短,随着传统电信市场的不断成熟,我国电信行业也进入到发展速度、模式和动力的深入调整时期。在此背景下,如何运用“新常态”的思维来认识行业发展环境,在新常态中把握发展机遇,是摆在电信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 速度变化:由中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平稳增长
电信行业的阶段性特征首先体现在收入增长速度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市场饱和,行业用户增长放缓。根据GSMA的统计,截止2014年第三季度,我国移动普及率达到92%,相当于2006年的西欧(94%)、2010年的美国和日本(92%)的发展水平,与非洲、南亚等新兴市场相比(移动普及率为75%)已经相对成熟,市场发展进入高普及率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用户的价值增长遇到瓶颈,由于受到OTT业务替代的影响,我国用户的话音业务和短彩信业务加速下滑,尽管流量业务较快增长,但是由于存在量价分离的“剪刀差”,流量业务带来的价值难以弥补话音和短彩信业务下降的收入损失,用户价值没有明显增加。用户数量和用户价值两个方面的瓶颈意味着我国电信行业将从中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平稳增长。2009年以来,我国电信行业收入增长速度开始低于GDP增长速度,而根据国际经验,成熟市场的增长速度一般低于5%,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行业收入将长期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以低速、平稳增长为主。
对电信企业而言,发展速度的变化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长期以来,网络建设和市场营销一直是我国电信企业的两条工作主线,而这两项工作都是依赖于大量的资源投入和大量的成本增加,一旦收入进入低速增长区间,则难以支撑网络建设工作的大量投入,难以消化刚性成本的大量增加,难以对终端、用户进行大量补贴。二是传统的“零和博弈“的竞争思维模式不再适应发展需求。在过去,运营商基层单位习惯以考核任务和短期目标来制定竞争策略,给客户提供了不当的激励,给社会渠道提供了套利空间,结果往往是用户的”大进大出“,即没有提升行业价值,也损失了营销资源。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改变现有的过度竞争状况和恶性竞争思维,收入增长放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被不断放大。三是电信企业的改革和转型任务更为迫切。随着收入增长放缓,企业在过去发展中所隐藏的矛盾会逐步暴露并不断凸显,企业用于解决这些矛盾的有效资源也会变得越来越有限,企业依靠发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这意味着企业转型和改革的窗口期非常有限。
因此,电信企业要改变发展模式、创新思维,积极推动转型和改革,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由高投入、高消耗向集约型、精益型的发展模式转变;要改变片面的竞争思维,将发展的焦点由外部竞争转移到企业内部运营的改善,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存量用户的保有和价值提升;同时要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改革和转型的步伐。
3. 动力转换:话音业务转向流量经营和数字化服务
下一页 |